這個“五一”小長假,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的熱門旅游打卡地石榴紅村更紅火了,采摘園里游客絡繹不絕,超市商品有的不時賣斷了貨。細心的常客發現,石榴紅村空間比以往更大更美了,吃、購、游的地方更多了,交通更通暢了,停車位更多了。原來,東西湖區慈惠街道近年來將轄區內鴉渡社區、蔡家社區兩個農業社區作為“鄉伴慈惠”鄉村游景區整體打造,石榴紅村迎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不同于引入一家企業整體打造旅游景區的發展模式,我們探索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居民共治共享之路教學。”慈惠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林君說。
“一盤棋”統籌規劃——
推動鄉村美起來
“五一”小長假,蔡家社區“鹿兒在”歡樂營地吸引了不少家庭游客和研學團隊。在這里,孩子們可以和梅花鹿、小松鼠親密互動,游玩后還可以去附近的“愿驛 童夢成長營”參與手工制作,學習陶藝和茶藝等。餐飲、住宿空間也被打造成了“紫藤藝術村”,原來的普通民宅經粉刷改造,再由藝術家巧手彩繪裝飾,既美觀又充滿鄉村風情。
鴉渡社區突破石榴紅村主要依靠燒烤、采摘、農家樂等傳統消費模式的瓶頸,引入非遺傳承、眾創空間等;蔡家社區圍繞親子游、研學游引入體驗項目。兩個社區相互引流、錯位競爭,這背后離不開慈惠街道黨工委以“一盤棋”思維整體規劃設計。
慈惠街道黨工委在做好總體設計的基礎上,注重凝聚各方力量,落實惠民政策,為“鄉伴慈惠”筑基鋪路。
發展鄉村旅游,鄉村美是基礎。2019年,武漢市發起了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農村廁所革命、村莊生活污水治理以及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四個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四三行動計劃”)。慈惠街道黨工委因勢利導,將項目建設與鄉村旅游設計同步考慮,目標是打造人在景中、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新樣板。
由于石榴紅村自然村空間有限,一到旅游旺季就出現停車難、就餐排隊等問題,慈惠街道便將緊鄰的蔡家社區打造為景區的“入戶大門”,建設了游客服務中心、大型停車場、文化休閑廣場、景區購物中心等。
政府資金用在了基礎設施建設的“硬投入”上,與此同時,街道成立武漢慈惠鄉村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根據總體規劃大力招商引資,引入符合市場需求的新九宮格業態,為鄉村旅游注入活力。“在環境整治中,我們預留出不少空間為文旅項目‘留白’,而最終引入什么項目,則是市場雙向選擇的結果。”武漢慈惠鄉村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楊怡林介紹。
街道黨工委定方向、抓規劃,以“四三行動計劃”為契機,投資1.27億元整治人居環境、1384萬元改造主體道路,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同時,凝聚多方力量共促發展,拉動民間投資3000余萬元,形成餐飲民宿、生態鹿園、兒童游樂、藝術創客區等多種文旅業態,讓鄉村變成宜居宜業的美麗田園。
“領頭雁”發揮作用——
振興步伐穩起來
“到鄉村投資我剛開始還有點擔心,但這里的干部真是敬業,盡心盡力幫助我。現在,我不但自己投資了幾百萬元,還擔任慈惠街道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鼓勵更多企業家朋友來這里實地考察投資。”慈惠街道“樈池”文化空間創立者楊戰海說。
“樈池”文化空間由幾座掩映在水畔竹林中的雅致小樓組成,內有書吧民宿等,文化氛圍濃厚。但在改造前,這里只有5棟破敗的農房,環境臟亂差。得知楊戰海有投資意向后,蔡家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君主動上門,做5戶人家的工作,僅用較短時間就完成房屋產權置換,居民住上了寬敞的新樓房,新項目也很快讓這里舊貌換新顏。
選好“領頭雁”,才能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的戰斗堡壘作用。2020年,慈惠街道黨工委選派事業心強、群眾工作經驗豐富的80后干部王君到蔡家社區擔任黨支部書記。一來這里,王君就下決心打硬仗,攻堅鄉村環境整治、發展模式轉型兩大“硬骨頭”。
“環境整治是好事,但遇到的困難和阻力并不小。”王君介紹,比如,農民習慣了房前屋后的自家搭建,既不衛生、又不美觀,可要拆除這些已經建好了的違建,就得做大量的工作;再如,發展鄉村旅游,想要解決不少游客反映的停車難題,就需要勸說群眾讓出房前空地改建成停車場,必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下一番功夫。
招商引資,也是王君的一項工作重點。
“要不是王書記三天兩頭打電話讓我回來看看,我真下不了決心回家鄉投資。”在蔡家社區土生土長的創業者、武漢潤德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儀說。
張儀原本在北京某大型企業工作,在王君的一再勸說下,回鄉考察并為家鄉發展投資:“真沒想到,最近幾年,家鄉變化這么大、變得這么美,鄉村旅游業態越來越豐富,符合現代人的消費需求,我相信發展前景會很好!”張儀感慨道。去年,張儀在蔡家社區投資數百萬元建了一個民宿項目,今年還要追加投資,建一個親子菜園。
鄉村變美了,游樂項目多了,游客紛至沓來。2023年慈惠街道接待旅游人數達12.3萬人次,旅游收入近550萬元。今年1—4月,慈惠街道接待旅游人數超過6.8萬人次,旅游收入達272萬元。
黨員示范帶動——
共治共享實起來
“這位車主,請不要把車停在這里,前面不遠、村民家門口就有免費停車位。”一到旅游旺季,鴉渡社區青年黨員李俊便帶領由熱心黨員群眾組建的“紅色工作隊”開展停車秩序疏導等志愿活動。
鴉渡社區徽派民居的白墻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標示語格外醒目,這也是慈惠街道發展鄉村旅游的文化支撐。
“來久了,就會發現這里的民風非常淳樸,城里人來了舒服、放松,有一種返歸田園的愜意。”在鴉渡社區開辦民宿的愿驛公司董事長梁綺嫣說。
干凈整潔的鄉村環境,需要各方共同治理和維護。“我們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員帶動群眾共同行動起來,提升社區治理水平。”鴉渡社區黨支部書記朱磊說。
社區黨支部發動黨員牽頭成立志愿服務隊,在旅游高峰時段引導游客有序游覽和停車,在村灣小路、田間地頭提醒各家各戶做好房前屋后的衛生;在清理堰塘和衛生死角時,則由黨員帶頭將影響美觀的臨時建筑拆除,引領群眾共同為美化環境出一份力。旅游旺季,針對觀光自行車亂停放、隨地燒烤等問題,社區黨支部牽頭成立了石榴紅觀光自行車和燒烤協會,通過行業管理家教“約法三章”,讓市場運營更加規范文明。
“現在的家鄉,美得我都快不認識了,真的非常九宮格自豪。”鴉渡社區居民向剛說,“一到周末、節假日,城里人都愛來這里休閑度假,我的小超市‘五一’期間每天銷售額時租空間都上千元。”
2005年起,鴉渡社區開始打造鄉村游特色村石榴紅村。最近一兩年,景區擴展空間,向剛家被規劃進了“紫藤藝術村”范圍內。通過政府統一實施的立面改造,向剛家的三層小樓粉刷一新,在村里開藝術工作室的畫家又給他家外墻畫了墻畫。紫藤花下,兒童在鄉間嬉戲的圖景,與現實中紫藤花亭、歡聲笑語的景象相映成趣。
一看自家附近成了餐飲民宿區,人氣這么旺,原本在外經商的向剛干脆把自家改造成“紫藤超市”,果然一到節假日生意興旺得很。
開超市、開餐館、搞采摘、建民宿……只要有意愿交流,每名村民都可以在鄉村文旅發展中找到致富之道。原本已經高度老齡化的村子,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回村發展,為鄉村發展注入青春活力。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慈惠街道有了生動的注解。據統計,2023年鴉渡社區居民人均收入超過5萬元,比上年增加約1萬元;剛剛“嘗鮮”旅游業的蔡家社區人均收入達到3.8萬元,比上年增加約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