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蘇軾吃過的饅頭-找九宮格空間-文史–中國作家網


幼時聯句“無人共吃饅頭”

很多年以后,蘇轍也許還會時不時想起跟哥哥一路聯句的阿誰下著年夜雨的美好夏季。

蘇軾與蘇轍小時辰在學舍唸書時,某年夏日的一天,忽然天降年夜雨。蘇軾與老鄉程建用、楊堯咨以及弟弟蘇轍坐在學舍中,看著窗外的瓢潑年夜雨,忽然詩興年夜發,便相約一路“聯句”。

“聯句”是前人玩的一種接龍游戲,弄法很簡略但需求必定的文學素養:每人輪番做一句詩,串起來便可以湊成一首完全的詩。老鄉程建用看見天井里的松樹在年夜雨中傾倒,便率先啟齒道:“庭松偃仰如醉。”楊堯咨聽后,不甘逞強地接道:“夏雨凄涼似秋。”

蘇軾見後面兩位老鄉說的要么是舉目可見的情形,要么即是親身的領會,這不免難免過于單調。于是,他想了想,便接了一句:“有客高吟擁鼻。”在年夜雨降下時,有位主人正在用雅正的聲調大聲吟詠。那么,這位大聲吟詠的主人在想什么呢?這個題目便拋給了那時年事最小的蘇轍。蘇轍心血來潮,信口開河:“無人共吃饅頭。”

蘇轍的詩句一出口,在座的人紛紜笑彎了腰——年夜雨中的主人,在孤單地感嘆:“傳聞下雨天和美食更配喔。可為什么沒有人能和我一路分送朋友饅頭呢?”

這句詩自己簡略,甚至有些不以為意,零丁來看,你可以說它佈滿童趣,也可以說它有點兒稚氣未脫。但把這句詩放在全詩中,卻意趣盎然,又奇妙地將主人公的孤寂之情極盡描摹地展示了出來。蘇軾對弟弟的這句詩印象深入,想必也很滿足。四十年后,他回想起這件舊事,還特地記載了上去。這個故事現在收錄在《蘇東坡選集》中。

我們料想一下,蘇轍可以或許隨口對出一句“無人共吃饅頭”,那么,他在生涯中必定很愛吃饅頭。和弟弟一樣,蘇軾也是個愛吃饅頭的人。

呼朋喚友一路吃“饅頭”

在阿誰炎天曩昔良多年以后,蘇軾被貶海南。

眾所周知,蘇軾是一位“美食家”,他愛吃,並且更愛分送朋友:美食,簡直要和伴侶一路吃才更有味道。若是一小我吃飯,即使山珍海味,那也食之無味。在海南時,蘇軾便想起了吃饅會議室出租頭,他還約過吳復古、姜唐佐一路吃饅頭。吳復陳舊師在潮州潮陽縣(今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麻田山筑有一座“遠游庵”,是以被人親熱地稱為“麻田吳遠游”。作為蘇軾的老友,他在蘇軾被貶海南后,特地跨過年夜海,來探望本身的老伴侶。

姜唐佐,字君弼,是蘇軾在海南本地收到的一位先生。蘇軾很是觀賞姜唐佐,并深信以他的才幹,日后必定可以或許考取功名,為此,他還特地贈詩兩句:“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蘇軾對本身的門徒說,儋州固然偏僻,在今年科舉中的成就不如華夏地域。但即使是滾滾滄海,也沖不竭人氣地脈啊。有志者,事竟成,信任總有一日,你可以或許獲得破天荒的成績。并且滿懷希冀地許諾:“等你及第那一天,我必定給你補齊這首詩。”

話又扯遠了,我們仍是回到蘇軾約請吳復古、姜唐佐一路吃饅頭的事兒下去。

蘇軾專門將這件事兒記載了上去:

全國風騷筍餅餤,人世濟楚蕈饅頭。

事須莫與謬漢吃,送與麻田吳遠游。

——《約吳遠游與姜君弼吃蕈饅頭》

“餅餤(dàn)”是一種面食,“筍餅餤”年夜致相似于包筍的餡餅。那時的人以吃筍餅為風氣,但蘇軾卻以為“蕈(xùn)饅頭”才是人世甘旨。年夜伙兒看過《水滸傳》的話,或多或少都有清楚,宋代人吃的饅頭,里頭是有餡的,相似于我們明天吃的包子。所以,昔時蘇轍所說的“無人共吃饅頭”,大要也不是吃我們明天所看到的饅頭,大要率相似于我們現在吃的包子。至于蘇轍愛好吃啥餡的包子,咱就不得而知了。

“蕈”是指真菌,也就是我們說的蘑菇。蘇軾約請伴侶們一路吃的“蕈饅頭”,應當是蘑菇餡的包子,並且依照明天的飲食習氣來看,蘑菇餡的包子,凡是以噴鼻菇餡居多。從蘇軾的詩中可以或許猜測,這種蘑菇餡的“饅頭”,在那時的風頭生怕也比不外餅類。但蘇軾卻風趣地表現,像蕈饅頭這種美食,普通人還咀嚼不來,得送給吳復陳舊師如許有檔次的人品嘗。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編寫的《日用俗字》里的“菜蔬章”中提到:“蘑菇噴鼻蕈歷來貴,松傘猴頭價不輕。”在現代,蘑菇可是可貴食材。不得不感歎一句:蘇東坡可真會吃。直到此刻,蘑菇餡的包子依然廣受人們接待。

宋代史猜中記錄的饅頭就是有餡的

當然了,也有部門伴侶以為,蘇軾說的“蕈饅頭”,有能夠只是做成蘑菇外型的饅頭,而并不是所謂的蘑菇餡的饅頭。這并非沒有能夠,究竟給饅頭做出各式風趣外型,可以或許令饅頭加倍精致都雅,從而增加門客食欲。不外,聯合宋代人的飲食風氣來看,“蕈饅頭”是蘑菇餡饅頭的能夠性要更年夜些。這當然不是由於我們順手翻了翻明代人寫的《水滸傳》,就敢說宋代的饅頭是有餡的。而是正派的宋代史猜中所記錄的饅頭,就是有餡的。

在蘇軾生涯的宋代,共享空間饅頭品種單一,令人目炫紛亂。那除了蕈饅頭,我們的“美食家”蘇軾,還能吃到哪些饅頭呢?

《東京夢華錄》瑜伽教室里就記錄過北宋國都東京開封府內的一些著名饅頭店,好比“孫好手饅頭”“萬家饅頭”,此中“萬家饅頭,在京第一”。萬家的饅頭,味美很是,在京城里排得上第一。《東京夢華錄》記載的開封府六月的“巷陌雜賣”中,還有一種“羊肉小饅頭”,這即是羊肉餡的饅頭。《東京夢華錄》所記載的,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1102-1125)年間開封府的情形,這一時代與蘇軾生涯的年月附近,不了解蘇軾能否也吃過“萬家饅頭”呢?或許,他愛好“羊肉小饅頭”嗎?

《夢粱錄》中記錄的南宋時代杭州年夜街上的饅頭,名堂更多。好比糖肉饅頭、羊肉饅頭、太學饅頭、筍肉饅頭、魚肉饅頭、蟹肉饅頭、假肉饅頭、筍絲饅頭……名堂其實太多,就算報菜名也得年夜半天。在浩繁的饅頭中,有幾種是比擬特殊的:

“灌漿饅頭”,聽這名字,是不是想到了我們講座場地此刻的灌湯包?

“炙焦饅頭”,年夜伙兒是不是聯想到了現在的生煎包?

風趣的是,學者考據以為,在宋代,“饅頭”和“包子”是混用或許并用的,指的就是有餡的饅頭。《夢粱錄》里提到細緻餡年夜包子、薄皮春繭包子、肉包子,異樣,《東京夢華錄》里也呈現了“包子”。所以,說蘇軾愛吃饅頭沒錯,說他愛吃包子也對。

悼念兄長 此時認真“無人共吃饅頭”

和蘇軾一路吃“蕈饅頭”的兩位伴侶,吳復陳舊師最后享壽96歲,而蘇軾的先生姜唐佐,后來在廣州餐與加入了“解試”(相當于明清時代的鄉試),并成為海南汗青上的第一位舉人。

北宋的崇寧二年正月(1103),姜唐佐前去京城餐與加入禮部會試,途經汝南時,前去造訪了旅居此地的蘇轍。那時,蘇軾曾經往世一年多了。碰見恩師的弟弟,姜唐佐心坎的衝動之情難以言表,便將蘇軾昔時贈予給本身的兩句詩拿給蘇轍看,蘇轍見了,禁不住流下熱淚。他后來記錄道:

予兄子瞻謫居儋耳,瓊州逸士姜唐佐往從之游,氣和而言邁,有中州士人之風。子瞻愛之,贈之詩曰:‘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且告之曰:‘子異日及第,當為子成此篇。’君游廣州州學,著名學中。崇寧二年正月,隨解過汝南,以此句相示。時子瞻之喪再逾歲矣。覽之流涕,念君要能自立,而莫與終此詩者,乃為足之。

固然姜唐佐那時尚未考中進士,但蘇轍想起哥哥已經對姜唐佐的承諾,非常激動。他也深知,沒能見證姜唐佐功成名就并將詩歌補齊,這必定也是蘇軾的遺憾。于是,蘇轍提筆,為姜唐佐,也是為哥哥將這首詩歌彌補完全:

發展茅間有異芳,風騷稷下古諸姜。

適從瓊管魚龍窟,秀出羊城筆墨場。

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

錦衣改日千人看,始信東坡眼光長。

——《補子瞻贈姜唐佐秀才》

蘇轍說,固然姜唐佐生長的周遭的狀況平常,可卻擁有過人共享會議室的才幹,況且姜氏家族自古以來便人才輩出。他還夸贊姜唐佐在羊城(即廣州)勝利地鋒芒畢露。頸聯所應用的,即是蘇軾昔時贈予給姜唐佐的那兩句詩。最后開頭表現:等你金榜落款時,大師必定會驚嘆蘇東坡的目光有多么正確。

蘇轍對姜唐佐不惜溢美之詞,這也表現了蘇轍對姜唐佐的期盼。只是不了解,姜唐佐有沒有告知蘇轍,本身曾和蘇軾一路吃過饅頭。假如說了的話,此時此刻,蘇轍能否又會想起很多年以前的阿誰下著年夜雨的炎天。

但能確定的是,此情此景,姜唐佐的心情必定貼合阿誰炎天蘇轍的那句詩——“無人共吃饅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